Follow us on social

「斜陽無限 無奈只一息間燦爛」 梅艷芳 梅姐於 2003 年離世,卻留下無數經典電影、音樂著作。而記錄她傳奇一生的電影《梅艷芳》將於明日( 12 日)上映,由模特兒出身的王丹妮飾演梅姐,身材高佻、外表硬朗的她首次登上大銀幕便擔正主演,角色還是觀眾心目中難以取代的梅姐,她特意向已故的演員廖啟智、音樂監製趙增熹、排舞師麥秋成學師,希望演技、歌聲、舞蹈都可以乎合經典。 「隨雲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復還」 電影圍繞梅姐一生,逝去的光彩不止一人,她的摯友 #張國榮 由劉俊謙飾演,梅姐曾形容二人「親如兄妹」。由劇照所見,他們合演的電影《胭脂扣》,也有機會在《梅艷芳》中重現。 每個真心的臂彎,伴梅姐走過患難。電影還有古天樂飾演她的恩師兼造型師劉培基,展示他為梅姐造婚紗「嫁給舞台」的經典造型;廖子妤就飾演姐姐梅愛芳,演繹兩人姐妹情深;林家棟飾演的唱片經理蘇先生,講述他把梅姐「一手湊大」的經歷。 戲裏戲外,明星同樣雲集,據說 Manson 張進翹會客串年輕版家駒,陳家樂則會化身鄭少秋。你又會期待這部電影嗎? Photo/ 《梅艷芳》電影

Apple 已故創辦人 Steve Jobs 離世 10 年,但在果粉心中仍然佔有神級地位。一部由 Steve Jobs 和聯合始創人 Stephen Wozniak 親手組裝、Apple 推出的第一項產品 Apple I 電腦,將會在美國加州拍賣,估值至少港幣 $468 萬(60 萬美元)。 Apple I 在 1974 年 4 月首次展示人前,只有 200 部,當時定價 666.66 美元。而今次拍賣的這部古董電腦,內置木製機殼,也配備了原裝主板、電容器、電源調節器、陶瓷電容器、盒式磁帶等,而螢幕則是 1986 年推出的款式。據說起初由一位大學教授購入,1977 年再以 650 美元轉售給學生。如今即將被拍賣,價值上升近 900 倍,你怎麼看?    

時間一點一滴過,字就一橫一撇寫。走過每日的路,你有留意過那些字體造成的風景嗎?IG hkfont 就專門記錄「香港靚字」,日常可見的招牌、路牌、餐牌上,或許不知不覺造就了舖頭的特色;買少見少的霓虹燈、花牌、鐵閘,傳統美學背後又印證着香港歷史與文化;無名師傅的手寫字,平凡得來其實又何嘗不是本土特色? 放眼街頭,文字其實遍布四周,我們彷如生活在「字海」之中。但這些習以為常的風景,再過幾年仍然會存在嗎?還是會像海安咖啡室,再經過時已經光榮結業?不如學習 hkfont ,把你喜歡的「香港靚字」拍下來吧。 Photo/ IG @ hkfont   

屯公塞車都可以作首歌?幫過連登 #媽咪麵 唱出心底話,作為獨立音樂人,Monkey 薛德勇希望可以藉原創歌唱出「平凡中的不平凡」,再簡單的日常事,都可以是作曲靈感!   踏上了全職音樂人之路,他希望,「大家看樂壇,一路數歌手時,會數到我。」你會記得他嗎?   ‣‣ 盡做 · 盡早音樂 Sooner Music ‣‣ 等待綻放的音樂力量 ‣‣

作家李維菁說,老派約會必要散步,只有散步我們才會真正的談話。而探索一個社區,又何嘗賞不是?要真正認識一個地方,與社區連繫,也是始於散步。黃大仙和樂富,如何由庶民社區變得如此宜居?何文田、京士柏原來有很多重要的遊樂場?沙田被譽為「新市鎮典範」,沙田市中心兩岸的公園和屋邨有何設計巧思?這些故事,由「我們的抽象遊戲地景」 舉辦的散步團,與你一一解構。 「我們的抽象遊戲地景」散步團邀請了攝影師、城市研究員、智樂兒童遊樂協會遊樂環境總監等主持帶路,透過「黃大仙與樂富:庶民社區的大師印記」、「環走京士柏:遊樂場歷史關鍵時刻」、「沙田兩岸:現代城市典範」3 條路線,帶參加者實地探索 3 個社區。 策劃人樊樂怡自 2017 年起記錄香港遊樂場的故事,並出版圖書《香港抽象遊戲地景》。在研究過程中,她遇上不少有趣的遊樂場、園境設計和新舊建築,除了用文字收錄,還鼓勵大家「來一趟社區散步,欣賞尋常卻充滿故事的生活地景。」 不過,京士柏、沙田暫於 11 月 14 及 28 日的散步團名額已滿,有興趣的話可以報名作候選名單,也可以參考他們的路線自行探索。 Photo/ 「我們的抽象遊戲地景」

這個世界最真實的一面,往往最殘酷可怕嗎?西恩納國際攝影獎(Siena International Photo Awards;SIPA)由意大利非牟利組織 Art  Photo Travel 籌辦,希望透過作品,讓人知道更多世界鮮為人知的角落的故事。2021 年年度大獎由土耳其攝影師 Mehmet Aslan 奪得,他的照片《Hardship of Life》記錄了斜利亞一對傷殘父子。父親 Munzir 在購物時,被戰火炸斷了一隻腳,兒子 Mustafa 則因母親懷孕時吸入神經毒氣,服用藥物後遺症,一出生就四肢全無。但儘管生活艱辛,他們仍然積極面對,在 Aslan 的鏡頭下,他們快樂地嬉戲。Aslan 獲獎後表示,希望利用這張照片,突顯 Mustafa 的需要,並提高國際對難民關注。 現實的殘酷,或許由人類造成,也可以由人類親自打破。Aslan 的照片贏得 SIPA 大獎後,得到世界各地的關注,他隨即發起籌款,希望可以向現實「邁進一步,帶來改變」,讓相中的父子可以得到治療、裝上義肢。短短數天,便收到意大利博洛尼亞一所治療中心的消息,計劃會為父子安裝義肢,各方也會相約於當地見面。 除了年度大獎,SIPA 還分有「街頭攝影」、「旅程與冒險」、「新聞攝影」等項目,野生大象與途人、被困的熊貓、玩耍的孩子

陳柏宇相隔四年再開演唱會!成日話自己唔叻記歌詞嘅陳伯,今次為咗個唱絞盡腦汁背歌詞。今集2359 Ceci 就一於考考佢,將Jason嘅經典情歌全部 Google Translate成英文版!Looking back and smiling… I can cook by myself… 喺加拿大長大嘅陳伯,會唔會估到又唱到呢?即刻去片啦!(片尾仲有陳伯獻唱嘅小驚喜) @ckw720 @ceciwuchingsze Hair: Alex So @ the attic Make up: Jessica Chan Wardrobe: Bed J.W. Ford (SWANK), HOAX 《FWD 富衛保險呈獻:陳柏宇Fight For ___ Live in Hong Kong Coliseum》 日期:2021年12月10日及11日(星期五及六) 時間:晚上8時15分 地點:紅磡香港體育館

一雙手,一把剪刀,就可以將平凡的紙張變成剪紙藝術,當傳統藝術加入時尚元素,又會是怎樣的呢? 六名本地和一名內地剪紙藝術家舉行作品展,展示約90件傳統及現代剪紙藝術作品。策展人李宇涵表示,他們把現代時尚感,融入到傳統剪紙技術,把剪紙藝術昇華,變得更豐富多元化,「希望可以讓世人看見剪紙的多樣之美。」其中的作品以台灣蕨類作靈感,藉著紙張顏色和紋路,還有從平面的紙蕨,一刀刀刻劃出凹凸骨幹,幾可亂真;劉銘鏗的作品結合半立體和燈光效果,創造出二維、三維空間的立體紙雕藝術,手法創新、手工細膩;而李庚錞就借用西方設計,例如將童話故事放入作品中,搭配不同顏色紙張和多層圖案,突顯人物特徵和故事內容。 剪紙是中國民間的鏤空藝術,在視覺上會給人透空的感覺,題材通常與生活相關,在過去,幾乎每一位婦女必須掌握此手工藝,亦是作為評價新娘的標準。時至今日,每逢過節或喜慶日子,在窗、牆壁、門和燈籠貼上鮮豔的剪紙,也會令節日氣氛變得更熱烈。在2009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將剪紙藝術列入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」。 大家有空,去了解一下傳統民間藝術的美吧!   Photo/ @artspacek_org

先戴好個頭盔。我自問不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的善長人翁,見到有老人家好似想過馬路,不會主動上前攙扶,見到有外籍人仕好似不認得路,不會主動上前教導。他們主動找我幫手,是另一回事。約了朋友見面,就說約在銅鑼灣吧,如果,他或她一味話未去過,不知怎去,要我教他或她搭港鐵在哪個出口離開,行左還是行右,經過幾多個街口要轉彎,我甚至會憤怒,教到一半索性取消約會好過。   我的想法是,你不是長者,或露宿者,你有智能手提電話,隨時上到網的,手提電話有非常好用的地圖,自給自足,跟著指示步行,肯定方便過問完問題又要等答案。何況,就算長者,就算露宿者,甚至兩歲嬰兒,也要自己解決安心出行?不斷發問,說到底,是懶。慘在,你指名道姓地問我,我便好像一定要回答。回答一句,你自己google map吧,也是回答。   之前,因為想看看移英者的過來人經驗,或心得,上多了有關的討論區,確定一個現象,只要有人發帖問問題,無論問甚麼問題,總有人會留言批評。大意是:你可以自己上官網找尋答案的、YouTube有好多條教學片的、點解你條問題咁無聊都會問的……字眼尖酸刻薄到彷如見到殺父仇人臨終的情況,我佩服夠膽在討論區出帖的勇士,EQ真高。   我是不明白。有人問問題,不是當面問你,不是WhatsApp你,不是直接致電給你,是掟入公海。你看到,有知識回答,有興趣回答,咪回答囉;覺得對方連常識也沒有,其實可以不關你的事,為何會急不及待出言辱罵?世界上,有兩種人,一是很喜歡透過幫助他人顯得自己聰明絕頂高高在上,一是很喜歡透過嘲諷他人顯得自己聰明絕頂高高在上。我不肯定哪一種人比較討厭。   在現實世界,有這樣恐怖嗎?好像沒有。多數只是冷漠,而不會主動惹事生非。來到英國,我甚至可以大膽說一句,很多香港移民也是真心想幫忙同路人,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,希望後來者行少一點歪路。人生路不熟,很多轉變,對居住了一段時間的人來說,可能是日常;對毫無頭緒的人來說,有時真是不知道原來跟往常習慣大有不同,有時真是連怎樣收集資訊也不知如何入手。跟你住了香港三十年還問銅鑼灣可以搭甚麼車到達,是兩回事。   當然,我也明白,網絡生態,是這樣,尤其香港的網絡生態。不夠EQ的話,避免傷身,大概只有上少一點網,看少一點留言。在網絡,沒有身份,不用負責任,最適合用來把現實生活受到的抑鬱發洩出去:我覺得《永恆族》好難睇,你話好好睇,我便要鬥死你;我覺得Mirror好正,你覺得Mirror好煩,我便要鬧爆你。人性沒有變過,變了的,是多了網絡,讓戰爭更加方便,也更加肆無忌憚。   可惜在,想避,又怎避?當facebook也out了,下一浪是Metaverse。不夠EQ,不夠看得開,我勸你,還是多一點在現實世界留連,總好過在虛擬世界瀏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