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活美學】 用心看 《布達佩斯大酒店》其實隨處可見 美夫婦受大導演啟發捕捉獨特之美 連香港都有份!
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平無奇的風景,其實都可以有種獨特的美學?美國導演 Wes Anderson 的電影以「美」見稱,如《布達佩斯大酒店》、《大吉利有限公司》、《癲才家族》等等都展現着他條理整齊、色彩柔和的視覺風格。然而,這種精緻的畫面不一定要在電影中才可見,Instagram @accidentallywesanderson 版主就受 Anderson 啟發,走遍世界各地,讓生活成為電影的一部分。 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 本來就是一個意外。意外地喜歡上 Wes Anderson 的美學,版主 Wally 和 Amanda 是一對來自美國布鲁克林的夫妻,決心探索地球上獨特的地方,IG 原本只為記錄自己旅行的風景,並向 Anderson 致敬,卻意外地吸引到不少同道中人,在網絡爆紅,現在已有 150 萬 followers。但最意外的是,憑着這股唯美風格,他們去年出版了《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: The Book》,收集不同人的投稿,結集了香港、冰島、布拉格、印度、葡萄牙等超過 200 個地方的「意外」,還獲導演本人寫序言:「這本書中所有相片的攝影師都是我從未見過的人,基本上,所有地方和事物我也不曾見過。但我必須說:他們整合了一本畫面豐富又有趣的書籍,也是一本誘人的旅行指南。」 意外有時就是這麼驚喜,如 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 所指,「探索地球上最有趣、最獨特的地方,便會發掘到意想不到的故事。」再平凡的風景也可以看出不一樣。 Photo/ Accidentally Wes Anderson
香港小朋友有乜嘢夢想? 歌手?空姐?古生物學家? 最貼地係……
大家仲記唔記得細個嘅夢想係啲咩?今集街訪,我哋問咗外國同香港小朋友,佢哋嘅嘅答案會有啲咩唔同呢?一齊睇吓啦!
【方俊傑】:英國小學怕了《魷魚遊戲》
小女今年三歲,在香港入學的話,應該入讀幼稚園低班,即K1。在英國,五歲讀小一,即Year 1;四歲讀學前班,即Reception;三歲可以讀Nursery,政府提供每週15小時的資助,粗疏計算,即是每天上學三小時,即半日制,免費。 記得去年年頭,女兒才剛兩歲,已經四出張羅,希望替她成功報讀Nursery課程。我是有點難以理解,Nursery課程,沒有政府資助,每個月學費動不動四千幾五千元起步,不算便宜,我又不是甚麼非名牌不讀的家長,一心打算選擇最近距離一間學校算數,應該十拿九穩?何況,在我成長的年代,根本沒有Nursery這回事,無法入讀應該沒有甚麼大不了。不過,周遭氣氛就是製造出一份無形壓力,又開放日,又面試,又鬥多外藉老師,好像沒有報過三、四間學校的名,便不夠安心。帶過女兒面試幾次,我也不知有甚麼好面試,叫個兩歲小孩拎起玩具飛機,她聽話,沒有拎起玩具火車,代表甚麼?是聰明一點,奴性重一點,還是聽力特別強? 也不知是有幸還是不幸,成功獲得樓下間幼兒園收錄,按照需要買入大量校服與書簿後,一直受疫情困擾,斷斷續續停課,學費照交,改為網上課程。即是睇片,睇一些粗製濫造的老師唱兒歌之類短片。最後退學。自問對今日香港的幼兒教學,所知有限。只知道一如所料,有好多學習,相對上較少嬉戲。子女不斷學習,才能夠滿足家長要求。 來到英國,不讀私校的話,收生程序科學化得多,主要以居家跟學校的距離作為準則。越住得近,入讀機會越高。沒有經過面試,學校有位,便收了小女做插班生。每日下午時間接放學,小女也依依不捨,因為,全日制的同學們還留在課室。日日玩滑梯,玩煮飯仔,看卡通片,難怪樂不思蜀。我本就有心想改善女兒的偏食習慣,又想自己多一點私人時間,決定把女兒由免費全日制,改為付費全日制。才發現英國的Nursery課程也並非想像中的無為而治,原來一樣有教科書,借故事書教育何謂押韻,還要求家長配合施教。更神奇,是《魷魚遊戲》大熱(已經見過小朋友穿上綠色456運動服),學校居然發出公告,建議家長別讓子女看到,怕小朋友未夠成熟理解劇情,會錯誤解讀裡面的遊戲。不是建議家長禁制子女觀看電視劇,要建議家長自律,別自己煲劇時不慎給子女看到。一直以為,英國的教育注重自由,鼓勵學生忠於本我,校規可有可無。可能,沒有錯的,不過,可能在高中,可能在中學,至少未見在小學發生。對一般香港家長來說,或者是放下心頭大石。 可惜,我早早犯了規,沒有阻止女兒陪我看Netflix。不是看《魷魚遊戲》,是看《性愛自修室》。應該更大殺傷力。
【余拜仁】:勿演三少:岩巉藝術的美麗
在上月初一個秋風剛起的傍晚,約了數名友人到上環聚舊聊天,到了好受歡迎的生活百貨店#HAPi閒逛,順道吃過一頓色香味俱全的Fusion晚餐,飲飽食醉之際沿著普仁街散步消滯,眼前忽然出現一幢橙紅色建築,配上一道深啡色木門,甚為搶眼,門外正有三數個人聚集聊天,狀為興奮;好奇之下走到門外探頭看看,原來當晚會有一個劇場作品在內上演,其時的氣氛喚起了以前到外地參與諸如愛丁堡國際藝穗節(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)等「邊緣」藝術活動的回憶:非傳統的表演場地、小規模的觀眾人數、非常親密的氛圍,以至通常都極富實驗性的作品⋯⋯想不到這夜在香港上環都能遇上這種人與事,實在十分有趣好奇,實在很想參與支持。 當晚演出名為《憤鬥藝術》,圍繞三名主人翁的一個核心問題:「點樣可以將藝術發大嚟搞?」,想來想去卻總是苦無答案,當中出現很多他們本身對「何謂藝術?」的討論及反思,也涉及不少外界他人關於藝術的定義及概念;縱然主題嚴肅,但是創作團隊的探討及呈現均採取了輕鬆、幽默的手法,既有牽涉到戲劇訓練、略為內行的In-Joke(圍內笑話),也有針對「藝術為何物?」、比較尖銳的反諷提問,配合三位表演者到位的個人表演,以及彼此之間的高度純熟的默契,絕對稱得上莊諧並重;當時現場所見,全晚笑聲不斷,觀眾反應熱烈,加上團隊放棄定額門票制度,改行自由定價策略,讓觀眾完場之後視乎自身體會付費,觀乎收款盒子的豐盈,相信大家對《憤鬥藝術》的評價也是相當正面。 《憤鬥藝術》由「勿演三少」創作及製作,他們是五位在2019及2020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,分別是陳鎮東、黎逸正、劉煒燿、張綽希及佘樂妍,涵蓋戲劇表演及舞台製作等不同範疇;根據宣傳文案,團隊將《憤鬥藝術》稱為實驗劇場,他們期望在創作過程中找到有關藝術的更多可能性,這趟尋覓之旅的起點則是由眾人畢業之後準備入行而開始,「係有難度,發現自己同行業一貫嘅美學係有種唔同……市面上嘅美學,好多時都好似會有正確答案,你做到某條Equation(方程式)就係好睇,我哋唔係無試過去Fulfil(實現)呢條Equation,但係我哋好努力嘅時候,人哋都會話我哋係錯嘅,呢樣嘢就係岩巉,同時我哋又覺得做藝術無理想由得一條Equation。」 在今次的創作及製作歷程中,眾人如願以償嘗過不同的實驗及追求,既找出自己的長處,又看到自身的不足,「以我哋嘅程度,好大幅度嘅即興係困難嘅,或者話未必容許到,畢竟我哋對觀眾係要有尊重及交代,需要確保佢哋嚟到嘅觀賞係值得嘅」,總結今次經驗,他們希望更加具體地確定其創作及製作路向,祝願勿演三少能夠在穩定發展及持續變化中取得平衡,邁步向前。
【羅素的紅】:莫斯科大劇院佈景壓死演員
莫斯科大劇院(Bolshoi Theatre)是俄羅斯首屈一指的劇院,很多俄羅斯人說,一輩子一定要在那兒看一場演出。近日,莫斯科大劇院演出時發生意外,在歌劇《薩德科》表演期間,一位37歲的演員被佈景當場壓死。死者是庫列什,從事舞台工作已經20年。 根據現場影片所見,當時舞台上正在更換佈景,可以清晰看見佈景從高處慢慢下降,前面的一群演員仍然在演出,突然有一兩個演員揮動雙手,似乎是向舞台外的工作人員求救。事出突然,不少的現場觀眾以為那是表演的一部分,劇院表示意外發生後隨即疏散觀眾 。很多都以為是設定好的其中一幕,直至有人大聲呼救,其他工作人員連忙處理。不少人事後才從新聞及社交平台得知意外的發生。報導指死者的死因仍在調查中,不過有人說當時庫列什在佈景下降時「走錯位」,因此被佈景壓住。 劇院過去也曾發生致命意外,2013年7月,一位資深的小提琴手從舞台上掉下來身亡;2011年則發生過芭蕾舞者向藝術總監潑腐蝕性液體的可怕新聞。 莫斯科大劇院其實早於1776年始建,後來因為火災再次重建,現在所見的建築於1856年落成。劇院地理位置鄰近紅場,處於莫斯科的中心地帶,也是不少遊客必到之處。在俄羅斯人心目中,也將「到莫斯科大劇院看表演」列入人生必做清單裡面,俄羅斯100盧布紙幣上也印有劇院建築,可見其地位之重。 提起莫斯科劇院的意外,或者不少人仍然記得2002年莫斯科歌劇院的人質挾持事件。人質挾持事件並非發生「莫斯科大劇院」,而是莫斯科東南區一個文化宮內的劇院。2002年10月23日,40多個車臣分子闖入劇院,將在場七百多人挾持做人質。電影《天能》開場的歌劇院任務,有指就是取材於莫斯科歌劇院人質事件。當時他們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共和國,但俄羅斯政府態度強硬,決定透過劇院的通風系統,將所有人麻醉然後攻入劇院。俄羅斯特種部隊最後擊斃了多名恐怖分子,另外救出超過120個人質,但當中有些人因為引入過多「芬太尼」死亡。 特種部隊所用的「芬太尼」,其實是一種很強的止痛劇,功效相比嗎啡更加高出50至100倍。人質事件後,不少人批評俄羅斯政府的態度強硬,而且讓人質置身於危險中,由於採用「芬太尼」麻醉劇院內的人,令多人質最終身亡,使社會有好些聲音批評俄方只顧面子,不顧人命安全。
【肥饕】:蟹粉蟹黃蟹膏別傻傻分不清
秋意漸濃,又是一期一會的嚐蟹最佳季節。常言道:「欲嘗海上鮮,莫惜腰間錢。」買大閘蟹亦無例外,今年大閘蟹豐收,價錢比以往更實惠,但買蟹切勿貪平。坊間有商人推出280元八隻大閘蟹套餐,細看下原來每隻僅2.5両,真正「蟹痴」應該不會愛吃這些BB大閘蟹。 大閘蟹除了要「夠斤両」,清晰產地亦非常重要。近年網購風氣盛行,不少IG店都標榜售賣「爆膏」大閘蟹,但對大閘蟹來源地卻隻字不提,有些只籠統說「江蘇大閘蟹」,那跟你在超市雪櫃看見招牌寫上「日本吞拿魚」無異。如果店家對自己入貨水準有信心,一定標明來源。 然而,大閘蟹生意利錢實在太高,騙徒手法層出不窮。連防偽標籤、鐳射認證也可偽造,所以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網店,如果店舖沒有自設門市,又或者只是臨時開舖的,購買時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。就算有門市,最佳做法是查問有否牌照。因為食環署規定,在港出售大閘蟹必須取得「介貝類水產動物(大閘蟹)售賣許可證」,如果店家說不清楚,大家亦可上網自行查看。根據官方紀錄,現時只批出129個牌照,坊間的無牌大閘蟹有多猖獗,看官自行判斷。 好了,找到食得安心的大閘蟹,也要學懂辨識、品嚐之道,切勿傻傻的放進口也不知道是什麼。逢蟹季殺到,除原隻大閘蟹出售外,不少商家都推出多種大閘蟹副產品,當中最多人混淆莫過於蟹黃、蟹膏。黃澄澄豐腴軟滑的蟹黃,其實泛指大閘蟹的消化腺,用一般人術語即肝胰臟。而蟹膏則有兩種,結實呈顆粒狀的「紅膏」是卵巢,當然是母蟹獨有,味甘帶蛋黃香。至於公蟹那白色軟糯黏口的稱之為「白膏」,同樣都是蟹生殖腺,不過公乸有別,所以呈乳白色狀。看到這裡,到底「要公定要乸」,相信你心中已有答案。 至於最令人趨之若鶩的蟹粉,通常是指將蟹黃、蟹膏炒香至出蟹油,再加入蟹肉提鮮,並以薑末闢腥。對不善拆蟹的人來說,蟹粉絕對是一大福音,但咀饞的上海人就嫌這部福音未夠神聖,研發出沒有蟹肉,只有純蟹膏、蟹黃的「禿黃油」,「禿」 是上海話「最頂級」之意。筆者早年在上環成隆行曾購入一罐「禿黃油」,一開蓋已蟹香撲鼻,添數匙來撈麵,人生一大樂事。 坊間可原樽購買的蟹粉,若可存放多月,大多數都添加防腐劑。如果要品嚐到即日新鮮生拆蟹粉,最佳方法還是去有信譽、而且客流量極高的中菜廳。試想想,一隻大閘蟹通常頂多只拆到一至兩両蟹黃蟹膏,若餐廳不是大量入貨,很難製作到多款蟹粉菜式,用的十居其九是雪藏貨。
七仙羽廚房惡鬥殺手豪 結果CP感爆棚? 試當真豪哥:「我對七師傅冇抵抗力」
正能量使者七仙羽遇上惡貫滿盈嘅殺手豪,決定用五行食療大法打救對方。正當大家以為會喺廚房上演一場正邪惡鬥,點知煮飯過程唔止互放笑彈,更充滿CP感,七師傅繼續爆金句,令心心眼豪哥大嗌「對呢種幽默感冇抵抗力」。究竟七師傅係點樣收服豪哥呢? #師傅愛你
【空姐乘客雙贏】 烏克蘭航空公司向「空姐=性感」說不! 制服破舊立新換上T恤、長褲、波鞋
最美的空姐制服經常引起討論,花落誰家也時常不一樣。但要數最舒服的制服,烏克蘭航空公司 SkyUp 一定榜上有名。SkyUp 在搜集空中服務員對制服的意見後發現,空姐並不喜歡貼身的衫裙和高跟鞋,因此決定來個制服大改革 —— 空姐制服改為橙色西裝、絲巾、白色 T 恤、長褲、Nike 白波鞋,而空少則由馬甲背心,轉為輕薄的西裝外套配白色 T 恤,皮鞋也改為 Nike 黑色波鞋。 這並非 SkyUp 首次打破航空界傳統,在改變制服之前,他們已經允許空姐不用綁傳統的髮髻,接受她們以馬尾上陣。負責人表示,「我們明白公司的空姐並不想被定義為『性感』。」又指出,空服員需要長時間站立,工作「並不浪漫」。如果穿高跟鞋服務 12 小時的長途機,期間有安全檢查、送餐、清潔等工作,「下班雙腳都會疼痛、腫脹,之後幾乎無法走路」。現在可以換上較舒適的制服,對員工健康和工作效率而言,也是雙贏。 Photo/ SkyUp Airlines
小諧星、迴光物語熱播 唱作人吳林峰心聲:「寫歌畀自己,一定難唱過寫畀人哋!」
全城熱播嘅 #Mirror 單飛作品 #小諧星 、 #迴光物語 ,旋律都係出自吳林峰之手。呢位唱作人出道兩年,原來曾經窮到戶口連100蚊都冇;嚟到今日,佢準備登上屬於自己嘅舞台,踏入音樂路嘅新里程,佢卻最希望「 #明天一切如常 」,點解呢?今集2359會請吳林峰分享吓佢嘅體會。 #提提你 #吳林峰 #明天一切如常演唱會 #十月十六號
【Wee~ 影咗先至瞓】 鄭中基唱歌、攝影兩不誤 重開Flickr 被稱「最優秀的 Leica 攝影師之一」
晴天、陰天、雨天,你在何地?無論你的答案如何,唱這首歌的鄭中基就很大機會在某處影相。除了歌手、演員等身分,鄭中基還是一名攝影發燒友,多年前便化名「tinyeyes」在 Flickr 分享作品,還被稱為「Flickr 上最優秀的 Leica 攝影師之一」,可惜後來因太多作品被盜作商業用途,甚至出現在夜總會宣傳單張上,才在一怒之下刪除帳號。 事隔多年,Ronald 終於重開 Flickr,並在 Facebook 指「無謂因為啲小人,就關閉一個攝影交流平台。影得嘅作品都係想開心些牙。」他的作品多數圍繞生活,太太、朋友、街市、郊野、動物、行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