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肥饕】:Netflix為何沒有《燒味協奏曲》?
「這是一封寫給豬五花的情書!」紀錄片《韓式五花肉狂想曲》去年於NETFLIX上架時,官網這樣介紹的。該套紀錄片只有短短兩集,每集48分鐘。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影像帶觀眾進入大韓民族的燒五花腩肉世界,每格畫面都油香四濺,惹人垂涎。 深夜翻看此套紀錄片,除了餓,還有的就是滿肚子牢騷。若論五花腩是韓西「燒物」代表,那麼香港的廣東燒味不可能比下去。以同一方程式炮製,香港肯定可以製作出一系列《燒味協奏曲》。 廣東燒味歷史淵遠流長,若拍攝紀錄片,要打頭陣的話,燒鵝肯定是不二之選。試想想,以縮時攝影捕捉鵝皮燒至酥脆的瞬間,明快配樂斬燒鵝的節奏,上桌後以慢鏡記低熱辣辣的鵝肉溢出每滴黃金鵝油。單是畫面官能刺激,教人食指大動。 進階一些,可來場炭爐、太空爐、電子烤爐大比併,再邀請大學教授實測,到底傳統炭爐燒出來的更香更脆,還是精準科學更勝一籌。不過拍攝燒鵝有「時令」,鏞記等店採用的清遠黑鬃鵝,此鵝只在中秋過後才儲起厚厚脂肪過冬,現在拍攝還趕得上,否則等到春夏拍攝,鵝油減半、滋味頓失。 畫面誘人也要聲音配合,若要看畢紀錄片後「耳朵懷孕」,第二集的主角非乳豬、燒肉莫屬。入口時那半秒「咔嚓」清脆聲,已匯聚了師傅數以十年的功力。單談乳豬皮便分成「玻璃皮」、「芝麻皮」兩大派系,前者脆如薄薯片,後者豬皮爆出小泡呈芝麻狀,鬆化層次豐富,技藝更高。所以名店如喜萬年、福臨門、家全七福等,都主打芝麻皮乳豬。 烤豬文化環球皆見,但為何只有港式燒味獨步天下?紀錄片可訪問五星級酒店外籍大廚,筆者聽說半島酒店某大廚製作西班牙乳豬,略嫌皮脆度欠奉,最後唯有向中菜師傅取經令菜式昇華。 若論紀錄片,叉燒獨立成章應毋庸置疑吧。香甜蜜味的叉燒,歷年來衍生出多個門派,導演不妨逐一拜訪各路「宗師」,聆聽他們獨門秘訣。ICC天龍軒的伊比利亞黑毛豬叉燒,一隻豬只做兩碟,縱使天價仍甚受富豪追捧。南華會內甘棠燒鵝的豐腴肥美「甘一刀」,堪稱豬肉界拖羅。再者,叉燒副產品是眾燒味之冠,叉燒包、叉燒腸、叉燒酥等,但原因為何?背後其實醞含經濟學、社會學及心理學理論。 說了大半天,燒味家族中只涉獵了冰山一角,其他主角留待日後詳談。其實,人家韓國電視台食髓知味,今年已製作好另一套《韓式冷麵狂想曲》,將另一韓式美食發揚光大。反觀我們香港好歹也是美食天堂,為何影像史上,沒有一套美食代表作?值得深思。
【誰能定錯對?】 日網民為寵物豬定100天死期有苦衷?! YouTube 300萬人追看 反應兩極
近年興起了養寵物豬的行為,意思是把豬當作貓、狗這類寵物飼養。日本有位網民收養了一隻可愛小豬,名為「五花肉」。這位網民更開設Youtube頻道紀錄與五花肉的生活大小事,例如一起玩水、散步、睡午覺、吃飯……不過版主此舉卻惹來全城熱議,更有不少Haters,所為何事? 原來頻道名稱是「100天後吃的豬」,版主劈頭講明會在100天後就把小豬烤來吃。100天的相處換不來這位「主人」的同情心,到了小豬的百日大限之時,主人就發布了新片段。從畫面可見,版主把小豬放進袋中,轉眼間小豬變成了宰好的「五花肉」。小豬被放在烤架上燒,而主人不單親自下廚,更把「五花肉」吃得只剩下骨頭。最後片段現小豬靈位…… 片段叫不少隔空見證小豬成長的網民心碎,大鬧主人不應親手奪去五花肉的生命。而這段影片亦瘋傳,獲300萬點擊率。 期後主人再上載一條短片,看見小豬仍然如常生活。片段更寫有「你吃的豬肉和『五花肉』同是生命」的字句,呼籲市民不要吃豬。可是有網民質疑片段是較早前拍攝,因為小豬的身型十分瘦削。 到底關於生命及道德的議題,應該用這手段去引起大眾迥響及爭論嗎?
【藝術這回事】 視覺文化博物館 M+ 11月開幕 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打響頭炮
視覺文化博物館 M+ 將於11月12日開幕,由大樓設計至展品都充滿藝術感,是亞洲首間國際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。M+ 將會以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等6場大型開幕展覽打響頭炮! 6場大型開幕展覽,涵蓋設計、裝置、電影、建築等多項內容。當中包括由27位年代藝術家創作關於傳統與革新的 「博物館之夢」,亦有英國雕塑家安東尼.葛姆雷與300名廣東村民合作,創作了近20萬個泥人的大型裝置「安東尼.葛姆雷:亞洲土地」等展覽。 M+大樓不止地大,藏品亦十分豐富。總面績達65,000平方米,設33個展廳、3間戲院及其他空間……截至今年6月,館方收藏了近8,000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。不止這樣,館方會在開幕後首三個週末舉辦講座、導賞等文化活動,希望「藉着參與全球的交流對話,並發揮其影響力,向世界訴說我們所在地的故事。」 重點是,香港人一年免費入場。M+宣布由開幕日起一年內,持有效香港身份證的居民可免費入場。(成年人正價:$120)疫情期間,很久沒有去過博物館了吧?Mark定日子,跟朋友一同去感受藝術氣息吧! 【西九文化區M+博物館開幕】 日期:11月12日 開放時間:6pm - 11pm 地址:九龍西九文化區博物館道38號
【余拜仁】:《Drink and Dance》:放下過度思考 回歸原始本能
疫情發展似斷未斷,防疫政策有緊無鬆,吃喝成為了我們僅有的玩樂,食肆酒吧成為了新常態下的理想國度;在一個悠然下午閒逛到中環大館,打算找個地方喝啖酒、歇歇腳,發現人頭湧湧,甚為熱鬧,好不容易覓得落腳點,點了心儀的Happy Hour之選,在落單與上菜的短促瞬間,隨手滑動一下手上智能電話,不滑則已一滑驚人:在Social Media上立即見到一個名為《Drink and Dance》的免費戶外演出,演出場地正正就是當下身處的大館,心中不禁泛起一連串的問題:除了懷疑Digital Marketing的Targeting及Tracking是否如此無遠弗屆之外,更加好奇的是Drink與Dance之間到底如何構成一個演出? 對於Social Media的Echo Chamber特質,大家現時都不會太陌生,不論是翻譯作迴聲室效應或者同溫層效應,意思都是人們往往只能讀到相近觀點、看到相關資訊,放諸實際生活經驗,當點擊過第一則《Drink and Dance》的帖文,更多關於這個演出的內容開始浮現於不同的Social Media平台,其中一篇名為《讓身體帶領舞蹈,不全然自控中的完美》的短文就提到,這個演出屬於藝術節#非關舞蹈祭的一部份,其策展人進一步闡述了節目特色:「在極力精準地執行動作與意識游離及放鬆之間,身體不再完全地受表演者的使喚,生理上的反應與既定的舞蹈結構不斷拉扯,展示出不由自主的反應和另一種可能的表演感⋯⋯展示意識邊緣的狀態亦是對表演者身體極限的另一種實驗,不去貼近完美的動作執行,而是在框架當中展露出人作為肉血之軀的限制、脆弱、意志和極限臨界點。」 當將上述帖文一字不漏Copy, Paste, and Share給身邊愛好Drink而非Dance的友人,詢問他們有否興趣同行一嘗「Drink and Dance」的滋味後,收到的回應大多都是友善卻又帶點距離:「弱弱一問,即係做咩?」引用編舞陳偉洛(阿洛)的話語,《Drink and Dance》是一個非常「直接、純粹的作品」,觀眾會在一個相當自由的空間去享受舞蹈,「包括你想聽嘅音樂,聽唔聽?一齊聽定聽自己其他嘢?包括你嘅企位同狀態,郁或者唔郁?」另一方面,阿洛今次摒棄了如「命題探索」及「意義建立」等宏大主旨,希望將焦點回歸到身體與動作之上,「我最開頭學跳舞,點解我鍾意呢?因為我鍾意郁,我喺學跳舞嘅初階都唔係為咗有意義,即係我唔係想喺呢個社會用跳舞去建立一種意義,而係我真係好喜歡,有啲人睇跳舞都係咁,睇到有個動作去感受個快感,或者係果種超脫喺入面,對我嚟講係好原初嘅一樣嘢。」 Dance就談了很多,那麼Drink呢?對於一支以「身體與動作」為主軸的作品,技巧是相當重要的,而阿洛亦相信當中會有可以被挑戰的地方,飲酒則是他的選擇:「飲酒係從生理上嘅角度改變對技巧嘅執著,或者係對技巧嘅執行,而且酒精同我哋嘅Physical State係有好大關連,倒如飲完酒之後會想瞓覺等等。」一言以蔽之,如果想不再執著於「有咩意義?」、「即係做咩?」等理性思考,反而想直接地、純粹地享受身體郁動的快感,以至好奇酒精對身體、對動作的影響,大家就不妨在下周的四五六日的日落時份去到大館,「觀眾唔駛用好Analytical嘅腦就可以享受一個時光」,Let’s drink and dance。
【羅素的紅】:解散啦啦隊——怪你過份美麗?
有人說,看比賽除了是賽事的本身,周邊的氣氛也是看點之一,例如在場狂熱的球迷,還有投入打氣的啦啦隊。一隊好的啦啦隊,能夠成為全場焦點,也能為球隊振奮士氣。不過,俄羅斯冰上曲棍球隊「喀山雪豹」(AK Bars)似乎並不認同,因為他們在聯賽賽季開始前,解散了啦啦隊。球迷紛紛猜測是什麼原因,有人認為是球隊經營困難因此要「開源節流」,只能將啦啦隊解散,將資源集中在球隊訓練上。最近,謎底終於解開,原來啦啦隊的罪名是——「美麗」。 「美麗有罪」原來真的會發生?球隊的解釋是,其實啦啦隊的隊長巴里耶娃 (Rigina Barieva) 離開導致團隊失去靈魂人物,因為失去領袖的緣故,也沒法找到新的隊長,於是只能解散。但前隊長則並不認同,說出另一個版本,她認為球隊之所以解散啦啦隊,是因為球員們的太太並不希望看見漂亮女生,尤其是這群漂亮的啦啦隊員會經常出現在丈夫身邊。巴里耶娃解釋,她離開莫斯科是因為種種原因,但她替啦啦隊找了新的成員代替自己,並且通知了球隊主管。誰不知,第二天主管致電說已經有新的想法,因為球隊很多球員都是帶同妻子和孩子前來比賽,因此據說其他人的妻子對啦啦隊的漂亮女孩「反應不是太好」,所以決定不再起用啦啦隊。 對於有人說,啦啦隊的成員衣著太性感,讓人感覺太開放。前隊長巴里耶娃接受訪問時說,隊員和球員的妻子相處一直都沒什麼大問題,甚至在上一季,球員們的太太會要求她們上台跳舞打氣,因為這樣會增加勝利的機會。另外,每次比賽,大家都會合照留念,氣氛相當良好,因此並不認為球會主管說的是事實。 事實上,Bars Angels啦啦隊自1998年已經開始存在,主要都是18~28歲喜歡跳舞的女孩會參與其中。喀山雪豹表示,他們絕對不是出於經濟原因才這樣做,每場比賽都會有八位啦啦隊成員在舞台上,她們每人的報酬是2,500盧布(約266港元),另外的12位女孩會作後勤工作,每場比賽薪水則是1,250盧布(約133港元),因此用於啦啦隊的支出大概只是球會預算十分之一,也證明球會所說,解散啦啦隊與「錢」無關。球迷當然不希望美麗的啦啦隊就這樣解散,因此在網上發起聯署,要求球隊恢復啦啦隊的職務。
【後果自負】 日網友創結婚申請書手帕 設計師:對另一半表達堅定不移的愛
求婚一定要開P、送花、晒鑽戒?未必!日本有網民在Twitter上載「結婚申請書手帕」話題設計。求婚時直接把手巾仔遞給對象,整份申請表格一覽無違,填好還可以立即去申請註冊。(誤……) 這條被稱為「想遞給曖昧對象的手帕」,引起大眾關注,將來有機會商品化。設計者,山,是產品企劃公司的職員,負責舉辦與戀愛相關的主題活動。今次他在思考如何讓喜歡的人對自己求婚時,想起了在浪漫愛情劇中經常出現的一幕-男女主角拾起手帕時對望,擦出愛火。就是這一幕令山創作出今次的結婚申請書手帕,期望大家會透過手巾仔對另一半表達出自己堅定不移的愛。 用手帕求婚簡直是創意爆登,但計劃不包保成功求婚。各位勇者可以一試,不過後果自負!
【不再度日如年】 長洲終於有書店 – 渡日書店 店主:書是生活的一部分,就如柴米油鹽
長洲終於有書店!說的是在這小島新開張的渡日書店,不過這空間不止賣書,還出售繪本、糧油雜貨、生活選物、藝文活動的雜不甩空間。全因為店主的信念-書是生活的一部分,就如柴米油鹽。 開業數天以來見到不少街坊都很高興,指「終於唔洗出去買書啦!」店主則直言這些都是他在長洲開業的原因。在這慣用社交媒體溝通的年代,長洲居民則有自己生活的一套傳統及習慣。例如渡日書店開業之時收到不少螢光花牌致賀,手寫的祝福字句加上螢光色卡紙,令人感受到滿滿的人情味。 書店簡單、樸實的風格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。書店希望有一個可以讓人舒適看書的地方,照顧不同年齡客人,也容許不同事情在這個小小的空間發生。不論是街坊還是遠道而來的遊人,也可以坐在地上、靠著書架打書釘。而門口旁的陳列櫃則是雜誌和店長們推介的書。 這小小的空間,有著無限大的想像。今個周末就到長洲一遊吧! 渡日書店 地址:長洲北社街68號地下
紋身師工作坊玩住學 揀紋身最緊要搵到自己風格!
紋身都有Workshop?係咪完全想像唔到點學呢!Inbloom Tattoo由2019年開始定期舉辦紋身工作坊,等大家可以玩住學、學完玩,hea住了解紋身文化。今集2359等Ceci帶大家做半日紋身師啦!
【無聊事認真做】 「小心地滑鑒賞師」富德樓「搞個展覽」 2年3000作品訴說告示牌千百種故事
香港人其中一個特色,也許就是無聊事、認真做。近年港人熱愛認真觀察、認真紀錄,只不過對象相當「無聊」……就是「小心地滑」告示,近日這些告示更化身成富德樓的展品! 「小心地滑鑒賞師」在社交平台用了數年時間紀錄告示,拍下超過 3000 幅相片,每一幅相也配有自己的獨特故事。例如一個小心地滑告示被放置在乒乓球桌上,被形容成「沒有對手迎戰的下午,他一個人調皮的在桌子上悠晃,寂寞無法打發。」這些寂寞時刻,都被紀錄在灣仔富德樓的艺鵠書店。展覽名稱相當趣怪-【一齊用兩年時間喺富德樓觀察小心地滑牌然後搞個展覽】。 小心地滑鑒賞師與第一塊告示牌邂逅於2018年,當時他在鑽石山看見一塊卡在牆壁旁邊的告示牌,覺得很有趣,便開始了觀察牌子之旅。「小心地滑,就像千百樣人,千百種外貌和動作。它不一定永遠以一樣的位置和狀況示人。」鑒賞師對告示牌的感受,慢慢化成他的藝術作品,更成為展品。 【一齊用兩年時間喺富德樓觀察小心地滑牌然後搞個展覽】 日期:即日至9月30日 時間:1 - 7pm(逢星期一休息) 地點:灣仔富德樓14樓 艺鵠書店(軒尼詩道365-367號) 【展覽導賞及講座】 日期:9月11日(六) 時間:2 - 4pm 講題:「正式宣佈:香港啲小心地滑係最好㗎!」
【認識鄰里】 18幅相片記錄大角咀新舊交融 3個本地攝影師帶你遊奧運
是大角咀,還是奧運站?這個新舊交融的小社區,近日因為奧運賽事而備受關注。你對大角咀/奧運又認識多少呢? 大角咀有不少舊樓、重建項目、車房…… 只有一街之隔,則有不少新商場、新商廈,具新舊交融的氛圍。早於一年前已進駐當區的WEAVE STUDIOS – OLYMPIC,近日聯同三名本地攝影師舉辦名為《Puzzle Out: What Makes Your Neighbourhood______?》的攝影展,帶你以全新角度,重新欣賞香港獨特的建築、城市景觀和寫實的民生肖像,感受奧運及大角咀社區的風貌和氛圍。 Vivien Liu、Jeremy Cheung及Ronson Chan各具不同攝影風格,一個展覽、三個靈魂,展出他們合共18幅原創作品。想欣賞香港的獨特建築及社區人情味,不要錯過這個相展了! 《Puzzle Out: What Makes Your Neighbourhood______?》攝影展 日期:即日至9月14日 地址:大角咀晏架街4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