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最喜愛的鄭秀文】走過低谷 不斷超越自我 煉成跨越世代的天后
今年叱咤頒獎禮的其中一個高潮,莫過於鄭秀文獲頒「我最喜愛女歌手」。她在台上的致詞真摯鏗鏘,極具感染力。她說,這些年來一直依從內心,做想做的音樂,體會到只要帶著勇氣和堅持,就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路,又勉勵年輕歌手:「無論你而家身處咩光景、無論你係順境、逆境都好, 你繼續帶住呢份嘅堅持,你所相信嘅會將你帶到好遠嘅道路,甚至飛得好高、好遠。」出道超過30年,Sammi仍能贏得大家的喜愛,正因為她從未停止超越自我,勇於突破,才令她的魅力足以跨越世代,成為永不過時的天后。 Sammi16歲參加新秀歌唱大賽出道,在影視歌三界均取得亮眼成績。她曾九度成為香港年度最高銷量女歌手,並舉行共過百場的紅館演唱會;在影壇,她是票房保證,電影《孤男寡女》、《瘦身男女》等大受歡迎。儘管紅極一時,但一路走來,Sammi亦經歷過高低跌宕:出道初期,她被嘲笑身形肥胖,拼命減肥;儘管她是票房保證,但多次入圍金像獎都無緣獲獎;轉型拍攝文藝片《長恨歌》期間,更患上抑鬱症,休養了兩年才走出低谷。經歷過無數低谷的洗禮,她都沒有放棄,反而練就了強大的心臟。 貴為天后,Sammi沒有固步自封,一直尋求突破。她早在90年代便顯露出前衛大膽的一面,曾染了一頭狂野紅短髮,演唱會上的「Nike眉」更是走在潮流尖端。她由出道初期的玉女風,轉走中性型格風,94年推出的專輯《十誡》以情慾為題,其中Remix版《十誡(禁忌的遊戲)》更因尺度大膽而被電台禁播。她亦勇於找新音樂人合作,挑戰不同音樂風格。2000年,她與Hip Hop組合LMF合作推出《愛是…》;20多年後,她找來哲學團體「好青年荼毒室」成員合作,推出新版本《愛是… 2.0》,兩個版本充滿新鮮感。幾年前,她亦與重金屬樂隊鐵樹蘭合作《Power Of Love》,令人耳目一新。即使是神枱級天后,她仍肯作新嘗試,令她能與時代接軌。 這種挑戰自我的精神,亦體現在影視方面。她早期多演愛情喜劇,近年轉型,出演過不少富層次感的角色,如《花椒之味》、《聖荷西謀殺案》等,演技備受認可,終在2023年憑《流水落花》奪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。不斷進步,才能再創高峰。 作為前輩,Sammi毫不吝嗇給予新生代機會。《流水落花》是新導演賈勝楓的首部長片,為了支持新導演,她沒收片酬。去年她的紅館演唱會,她亦邀請了多位年輕歌手擔任嘉賓,其中最感人的,莫過於請來為電影《填詞L》創作主題曲《填詞魂》的謝雅兒,為追夢的人提供舞台。無論在音樂還是影視界,她都在長江後浪推前浪,積極提攜新世代。 即使已是天后級人物,Sammi依然不斷追求突破,從未降低過對自己的要求。經歷過高山低谷,她仍然堅持在進步的路上,提醒了我們,無論處於人生甚麼階段,只要勇於嘗試,就能突破自我。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Kayan @yipyn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香港角落】失落的皇后山印度廟與英軍軍營
香港是一個麻雀雖小,但寶藏滿滿的地方。這次香港角落的目的地,是位於新界北部皇后山已廢棄的印度廟和英軍軍營,就在這片時間已被靜止的空間,嘗試尋找那些年的故事。 |穿越時空的異世界 皇后山印度廟位於山麗苑內,與屋苑內的康樂設施只以一面鐵絲網所隔,甚至高層居民就能輕鬆飽覽整個遺址。不過,可能擔心打擾到附近居民的生活,所以屋苑內疑前往印度廟的舊通道已被封,只能在附近一處不起眼的草叢處入口出發。彎腰鑽進去後,一路扶着樹幹與鐵絲網前進,走起來還算輕鬆,也意外地有種千尋走在通往異世界隧道的既視感。 大概7、8分鐘的路程,就到達印度廟。於1960年時,軍隊為了駐守的尼泊爾啹喀兵,興建了這座廟。經過年月的洗禮,外型呈六角蓮花狀的印度廟,現已褪成淡淡的柔和綠色,在樹木的包圍中很是和諧。據悉,過往啹喀兵會在此舉辦印度教節慶活動。由於印度廟獨特的外型和建築風格,現已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。 走進內部,放置了數張椅子,或許是某人的心思,椅子的材質與色調與這裏毫無達和感。根據香港印度教同修會的分享,從英軍紀錄片中發現印度廟主殿應是供奉三大女神,而非大部分簡介中的濕婆神。今天,祭壇位置有着簡單的佈置和裝置,包括畫像及祭品。抬頭一看,六角形的深藍天花有着幾扇三角柱狀的窗,而地板上也有相呼應的多角星形圖案。從窗外透進的陽光下,能看到空氣中的塵埃,讓這空間有一種莫名的平和感。 直線穿過主殿,後方有一間細小的雜物房。相較於主殿,這裏的內部明顯更破落,牆壁和天花滿是落漆和龜裂,而本來擺放物品的層板上,都堆積着肉眼可見的厚重灰塵,也有探訪者遺下的垃圾。 |從前的生活痕跡 繼續向前方深處走,數十級被落葉遮蓋的樓梯之上,就是軍營。這裏的營房都是綠色平房,由於每個單位的空間也頗大,且間隔也盡不相信,部份房間內更有一座約半米高、由漆成紅色磚頭所砌成的壁爐,相信應是屬於有軍階的軍人宿舍。 這次的城市探廢之旅,先在此寫上未完待續的省略號。但這個山頭之上,還有不少已荒廢的軍隊設施,像是辦公室、宿舍及康樂用房間等,還有一些被遺留下來的舊物,也跟着那年的時光一併被塵封起來,靜待分享自己的故事。 攝影:Andrew @andrew_bangchan、Hoiyan @seamouse_hoiyan 文字:Hoiyan 設計:Owen @wai.ho.98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【王家衛電影美學】潮濕的記憶中總有些遺憾與錯過 在王家衛電影的色彩中細味濃郁的孤獨感
王家衛的電影在影迷心中有著獨特的位置。有些人覺得他的電影晦澀難懂,有人卻偏愛他的風格:意識流的敍事手法,大量的獨白,加上特別的隱喻,彷彿是人物與自己對話。他的電影總是圍繞時間與記憶,常將夢境、回憶與現實交織,那些錯過的、遺憾的,就在模糊潮濕的記憶裡浮現。電影中強烈的色彩,營造濃郁的孤獨感,將觀眾帶入詩意的光影世界。 |《阿飛正傳》的綠:漂泊與空虛 無腳雀仔旭仔是個不羈的浪子,周旋於不同女人之間,從不給予任何承諾,無法安定下來。他生活頹靡,情感漂泊,內心始終空虛。他從未見過生母,又與養母恩怨交織,從未獲得過歸屬感;於是執著於尋找生母,希望能抓緊些情感的依歸,卻還是無法見上生母一面,最終死於火車上。無腳雀仔彷似自由,實則被無根的不安束縛了整輩子。電影籠罩著濃濃的灰綠,散發著強烈的空虛感,映照著他內心的空洞與孤獨。 |《花樣年華》的紅:禁忌的情慾與掙札 《花樣年華》中周慕雲與蘇麗珍的相遇與深交,是因為彼此的伴侶雙雙出軌。兩人在寂寞中慢慢靠近,在禁忌邊緣徘徊,最終還是敵不過流言蜚語的壓力,錯過了彼此。電影中的紅,是雙方洶湧的情慾與曖眛,也是危險的禁忌。時光流轉,往日那誘人的紅,只能存留在記憶之中。回望過去時,一切已經成了褪色的黃,只留下一段未曾實現的愛情。 |《2046》的暗灰:試圖尋找答案的迷失 周慕雲在《花樣年華》中錯過了蘇麗珍,在《2046》中則成了另一隻無腳雀仔,不斷在其他女人身上尋找蘇麗珍的影子。電影的暗灰色調帶來強烈的壓抑感,以及被困的孤寂感。在2046這個地方,一切事物都不會改變;而在2046的人,就被過去所困。周慕雲在其他女人身上,以及在自己幻想的小說中,試圖解開過去的遺憾,最終還是找不到答案。 |《東邪西毒》的黃:因執著而起的寂寞 電影主色調是黃色,沙漠的蒼茫賦予電影壓抑寂寞的基調。片中大部分角色都是孤獨的,不論是愛人嫁了自己長兄的歐陽鋒、愛上好友妻子的黃藥師、被背叛但仍深愛妻子的盲武士,還是執迷於被背叛的慕容嫣。他們被困在自己的執念之中,計較著輸贏得失,惦記著無法擁有的,被遺憾纏身。當四季更迭,時間化為灰燼,沉澱成記憶,隨之生起煩惱,只能奢望世間有一罈「醉生夢死」,可以令自己忘卻一切。 無論是《阿飛正傳》中的空虛、《花樣年華》中的錯過,《2046》中的迷失、還是《東邪西毒》中的寂寞,王家衛的電影世界總是充滿孤獨與遺憾。在你那潮濕的記憶中,是否也隱藏著些無法言說的孤獨與遺憾?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Kayan @yipyn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ACOOPICK】一月精選藝術文化活動:看舊物地圖、霓虹燈展覽、蒂達史雲頓影展
2025來到了!讓我們走進光影歲月,細味城市變遷;穿越街道小巷,聆聽人文故事。ACOO為你精選文化活動及電影推介,邀請你一同發掘香港獨特的面貌。 #活動及展覽: |《Lost & Collected - 香港地圖。舊物》 這次展覽展出逾50張珍貴的舊地圖和街道圖,包括震撼呈現的20尺打印的1958年香港市區全圖、1958 - 1959年的石屋賣買合約等。從地圖紋理間,你能窺見香港從寧靜漁港蛻變為國際大都會的故事,一同走進這場穿越時空的視覺之旅。 日期:即日 至2025年1月19日(逢星期一休息) 時間:12:00-19:00(需到 @artellex.hk 內的連結預約) 地點:九龍長沙灣長順街1-3號新昌工業大廈2樓204A室 |中電鐘樓文化館「光.感發現」展覽 這個匯集歷史與藝術的主題展覽活動,為你呈現三組別具意義的霓虹裝置:昔日太子區「冰廳」的招牌重現江湖,訴說著香港茶餐廳文化;參照70年代全球最大的霓虹招牌「樂」字,以新舊光管重塑輝煌;還有結合書法藝術的創新「中華電力」霓虹設計。活動更設有「漫步加山」導賞團和懷舊座枱燈工作坊,公眾亦可於2月16日前參加館內的「尋找光.感小挑戰」活動,只需完成指定任務,即有機會獲得萬字夾套裝。 日期:即日起至2025年3月16日 時間:上午10時至下午6時(逢星期一、四休館) 地點:九龍亞皆老街中電鐘樓文化館 費用:免費(部分活動需在 https://www.clpulse.com/ 預約) |明愛風信子行動《你看見媽?》服務回顧展 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媽媽,面對社會目光,她們如何在青春與母職之間找到平衡?明愛風信子行動自2007年開始,致力服務香港的年輕媽媽及其家庭,並將於1月中舉辦成果展覽。這個展覽不只是一場回顧,更是一個傾聽、理解和支持的平台。真人對談環節更能讓你近距離認識這群勇敢的年輕媽媽,聆聽她們不為人知的故事。 日期:2025年1月18-19日(六、日) 時間:14:00-18:00(指定時間會有真人對談環節,詳細時間可參考以下的網上報名表格連結) 地點:深水埗獵人書店(深水埗基隆街110號地舖) 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byzRveUxJm4MfPb58 |《彩虹邨的啟示:重新定義舊區重建的公式》 彩虹邨即將面臨清拆,在大家心目中,這些舊區有甚麼意義?是次研討會邀請了研究現代建築的學者Alex、Juliana與城市研究者劍青,將以彩虹邨為起點,探討香港目前需要的舊區重建方向與政策;在思考如何將「保育」融入舊區重建的框架的同時,亦希望為未來十年陸續老化的公共屋邨構想一個可參考的藍圖。 日期:2025年1月11日(星期六) 時間:16:30-18:00 地點:佐敦本研工作室(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7樓) 名額:100人 費用:免費 報名:到 @ kongcept852 連結 #電影 / #放映: |「蒂達史雲頓:世界流轉」 蒂達史雲頓是當代最具實驗精神的演員,以獨特的中性氣質征服影壇四十載。從實驗電影到奧斯卡大作,蒂達史雲頓不斷挑戰演技極限,為觀眾呈現一個又一個難忘角色。M+精選五部代表作,帶領觀眾重溫這位「銀幕變色龍」的演藝生涯——從性別流動的《奧蘭多》到末世寓言的《永生情人》,見證她如何打破常規,在每個角色中注入獨特靈魂。 日期:2025年1月 (詳細場次請參考官網) 地點:M+電影院 網址:www.mplus.org.hk/cinema |《曾經擁有》 港產片「影癡」吳少金(姜皓文飾),經常現身各種拍攝場合和首映,對香港電影瞭如指掌。古靈精怪的吳少金被真人騷節目監製細薑(廖子妤飾)鎖定目標,懷疑他正是令電影公司聞風喪膽的尖酸刻薄影評人。細薑假扮朋友接近吳少金和他的家人,卻慢慢發現他的秘密和辛酸……這部2017年拍攝的作品,彷彿一顆被埋藏的時光膠囊,裡面封存著對香港電影的熱愛與期待。 日期:1月11日上映 |《十方之地》 在紅磡這片土地上,高樓大廈的陰影下藏著無數市井故事。導演黃肇邦用六年時間,以純觀察手法拍攝這裡的日常百態:善信在觀音廟前祈求發達,拾荒者在街頭巷尾拾紙皮度日,小販在天光墟中變賣富人遺棄的物品。在城市發展與重建的洪流下,紅磡舊區正經歷著緩慢而確實的改變。這部作品不僅是一次社會觀察,更是對香港基層生活的深刻紀錄。 |《香港四徑大步走》 298公里,72小時,四大遠足徑。這不僅是一場體能的較量,更是意志的挑戰。《香港四徑大步走》記錄了近年其中一場「香港四徑超級挑戰」賽事,參加者來自不同國藉和背景,有山界長勝將軍、有精心計算的專才型跑手、也有負傷上陣的挑戰者,在這片城市叢林中,有人選擇走出舒適圈,在山與海之間尋找自我。透過紀錄片,見證各路跑手如何突破極限,創造不可能。人生,本就該有一次瘋狂的挑戰,你準備好了嗎? ——————— In ACOO, you can discover a dynamic lifestyle in #ACOOPick.
【留住龍城】EP.1 從城寨開始 陪伴九龍城走過半個世紀的崇麟鞋業
「唔該我想搵Tella姐!」 「好!請等等。」 半個身影從鞋店的閣樓探出,隨之,她從貨梯上矯捷爬下,雙眼帶笑,聽起了客人的來意。開業近六十年,這幕在崇麟上演過無數遍——走過半百,九龍城的一切或聲張、或悄然地變着;但在衙前塱道的這間小鞋店,一切又彷彿始終如一,好比眼前始終笑容可掬、用心對待每位來客的她。她,就是崇麟鞋業的老闆Tella姐。 文字:Yanto @yanto_924 攝影:Hiuyan @hyphotgrap 設計:Owen @wai.ho.98 |寫了大半輩子的地址:衙前塱道82-84號 這間位於九龍寨城公園正對面、一幢外牆已落漆的唐樓之下的鞋舖「崇麟」,於1967年開業,由Tella父親所開——那甚至是城寨還未被拆遷的年代,當時的Tella只有3歲,「仲係小朋友嘅時候,就住喺呢度樓上,呢個地址我都寫咗60年喇。」她一頓,解釋由於父親從中國偷渡來港,所以無法回去:「我負責寫信去問候媽媽。」當年因為要應街坊所需,崇麟還會售賣各種雜貨家品,所以稱之為「崇麟百貨」。後來,隨着城寨的遷拆、社區的發展,崇麟慢慢轉為只賣鞋履,從小小街檔擴張,租下了隔壁唐樓的地舖位,作為店鋪延伸。 後來,Tella一家曾搬走。或許是緣分的驅使,兜兜轉轉後,他們最後又回到這座唐樓之下。「咁啱呢棟樓之前唔知有啲咩結構性問題,拆咗之後就變成可以喺度租舖做生意。」自此,他們便正式落地生根,直到現在。Tella回想起這些年的潮起潮落,有感而發地說:「我個業主真係好好,好照顧我哋呢啲小商戶。」三十幾年間,崇麟經歷市道高低跌宕,自然也有過低谷,「喺經濟唔好嘅時候,我都好忐忑,因為自己都有三個小朋友。如果過唔到(呢關),最後嘅打算就係破產,承擔責任。」就在店舖九死一生時,Tella為了拼出一個機會,便硬着頭皮寫信給業主,說明情況。誰料到,業主真的答允減租,與他們共度時艱。「(業主)唔可以只係用『良心』兩個字去界定,而係真係有修養。」 雖然只是社區一隅不起眼的小鞋舖,卻在它近一甲子的生命中,承載了那些年經濟起飛港人的拼搏精神,又有着過去一城人共同走過的低潮。 |做一間街坊舖 走在今年的九龍城街頭,可以看到滿街老舖,連被老舖顧大的孩子也開始兩鬢斑白。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滾動,也為崇麟帶來不少艱巨的挑戰,Tella直言一是網購,二是連鎖店:「新嘅家庭、後生仔,或者係新手父母,佢哋幫小朋友買返學鞋,好多時候都會習慣去某啲牌子,因為嗰啲牌子已經係深入佢哋嘅生活裏面。」的確,童年記憶中街市或商場擺放着人字拖、膠拖鞋的舊鞋店,都在不經意間逐一消失,換來各間一式一樣的連鎖店。 幸好,崇麟還有一眾老朋友的支持,不少街坊即使搬離社區,仍然會專程回來幫襯,只因為崇麟獨有的人情味 —— 在崇麟的另一號人物是阿晴,她從16歲便在這裏打工,直至現在已成家。說起阿晴,Tella有讚無彈,直言她做得捱得又有心:「你真係可以用無微不至去形容佢嘅上心,啲鞋係需要點着、可以點着,對學生鞋上次着咩碼,今次幫佢攞大多一、兩個碼。」舖頭內的鞋全都擺放得整齊有序,從嬰兒鞋、返學鞋、到護士鞋、拖鞋,甚至繡花鞋都有,就如同她們一樣,陪伴街坊走過人生的每段路。 這份用心是有回饋的,兩年前舖貓花花得了腎病,醫藥費要價不斐。更嚴峻的是,那時鞋舖生意低迷,讓Tella感到蠟燭兩頭燒,壓力快把她壓垮。這時候,一位街坊竟亦義無反顧,扛起了照顧花花的重任。Tella解釋,街坊是一位貓義工,和花花關係一直都很好:「聽到姐姐把聲,佢會即刻由入面走出嚟,然後撲上姐姐度騎膊馬。」不忍看花花受病痛折磨,那位街坊包辦了花花的醫藥費用,帶牠看新醫生、試新藥。雖然花花最終還是不敵病魔,但在生命的最後,牠有了多一位深愛牠的人陪伴,亦加深了Tella與這裏人和事的牽絆:「真係令我覺得有人好重視你、重視你啲貓。」 |再見龍城 經營至今,對Tella來說崇麟早已不只是一個檔口、一門生意,更是待人接物的精神,「雖然係唔起眼嘅嘢,但可以由你去畀價值佢。」一直以來的用心,凝聚成了鄰里間的信任和關係。不少街坊經過,無論是不是來買鞋,都總愛進來逗逗貓,與Tella、阿晴聊聊天。可惜,九龍城區重建工程將至,屆時衙前圍道及賈炳達道一帶的居民、商戶都要遷出,「估計在2025的年中至年尾,我們應該就要搬走。」 不過,即使在市道低迷等種種不利因素之下,Tella仍無意讓崇麟就此結業,「可能係對九龍城熟咗,我啲熟客由出面返嚟,都係習慣返嚟九龍城搵我哋。就算未有呢個重建項目嘅時候,我自己都諗過會做到退休。」若租金、地理位置許可的話,她還是希望在區內重新找一個舖位,繼續服務街坊。 傳統習俗說不能送鞋給喜歡的人,原因是象徵送走他;不過崇麟那麼多雙好走的鞋,已伴眾人走過了半世紀歲月,相信即使走再遠的路,也定必能把Tella帶回來九龍城。她說:「只要你肯做、你想做,你就去做,自然會有下一步跟住你。」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see #ACOOPerson.
【The way out is in】跟一行禪師修習內心平靜的要訣:過去已過去 未來還未來 只有當下你才真正活著
即使你沒有接觸過佛法,也會聽過一行禪師的名字。一行禪師兩年前圓寂,作為全球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,他的影響力已超越宗教。在書店裡經常看到一行禪師的著作,教我們正念生活。我們喜愛學習一行禪師的智慧,因為如何擺脫痛苦、獲得內心平靜,是很多人希望尋找的答案。 一行禪師出生於越南,16歲出家。當年越戰爆發,眼見人民因為戰爭受苦,他積極投入反戰,在國內公開抗議,又到歐美游說各國協助越南停戰,因此被越南政府拒絕入境,流亡近四十年,直至2005年才獲准回國。他提倡佛教應該入世,積極推動和平,被馬丁路德金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。流亡期間,他將正念修習帶到西方,並在法國成立梅村禪修中心,至今是西方最活躍的佛教道場,每年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修行者。 經歷過戰亂與流亡,一行禪師對痛苦有深刻體會。眼見國家受戰爭摧殘、親朋在戰火中喪生,加上母親離世,他一度深陷悲傷抑鬱之中。他找到出口的方法,就是透過正念擁抱痛苦。所謂正念,是指專注於當下的每刻,吃飯時吃飯,走路時走路。我們每天都在吃飯走路,但很少有人真正專注地做這些事。而正念就是一種方式,讓我們回到當下,才能感受到當下的美好。我們的腦袋總是停不下來,不是被過去困住,就是擔憂未知的未來,忽略了當下。但過去已過去,未來還未來,唯一能掌握的只有現在。學會正念,就是學會停止盲目的奔跑,回歸當下。 我們想擺脫痛苦,但事實是痛苦是無法避免的。一行禪師曾說:「如果我們懂得受苦,我們的苦會大大減輕。」他比喻幸福喜樂就像蓮花,蓮花的生長需要淤泥,而痛苦就是淤泥。當遇到痛苦時,我們不用急著推開它,可以覺察它的存在,平靜地對痛苦微笑,學會擁抱它,甚至將它轉化。正如禪師所說:「The way out is in」,要找到解脫的出口,就必須向內尋求。 人愈大,比起單純追求快樂,更渴望內心的平靜。有時可能回歸基本,意識到自己擁有的只有當下,好好感受每個珍貴的瞬間,就已能獲得難能可貴的平靜。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Owen @wai.ho.98 圖片來源:Plum Village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張達明、劉浩翔專訪】改編92年作品 中英劇團再呈現尋根故事《近鄉途情怯》 :怯,係我哋以為自己已經好割裂, 但霎那間回望,原來仲有好強烈嘅聯繫
有人窮一生的時間出外探索理想的居住國度,落地生根;有人花一輩子的力氣回到自己的家鄉,落葉歸根。 1991年,有見不少港人當時萌生了移民看法,在中英劇團邀請下,張達明首度撰寫長劇《客鄉途情遠》。這個故事以喜劇手法描寫長子阿德移民加國、幼子阿偉留港發展、父親俊叔回鄉再娶,一家流散於三地。首度自編自導的他,憑此劇勇奪第一屆舞台劇獎最佳編劇及最佳導演。32年後的今日,中英劇團邀請前中英演員、資深劇場人劉浩翔,延續這個「家」的故事——《近鄉途情怯》。於是,兩位創作人宛如進行了隔空30年的時空交流。 在創作時,劉浩翔一直在探問:當我們說「回家」的時候,到底在尋找什麼?劉浩翔這樣為「根」這個字下詮釋:「你以為割裂了一些東西,但當你談到那份愛、那份關係、那份情,原來我跟這裏是分不開的。」正是這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感,讓「尋根」成為一次讓人既怯懦又勇敢的旅程。雖然有些事情一直變化,但似乎又有某些東西始終如一。 文字:Heidi @heidi.is.strong 攝影:Philip Tung、中英劇團提供 設計:Po @p12_o28 |客鄉情遠與近鄉情怯 張達明和劉浩翔,二人均演而優則導/編。張達明形容,在創作《客鄉途情遠》前,多嘗試實驗劇場,「邀請的演員甚至可能完全沒有演出經驗,只是來玩的」,但賣票銷情十分慘淡,「夜晚場得十幾個人;下午場,9個。好可憐嘛!」1992年,中英劇團邀請他創作劇本,「但中英劇團不可以(滯銷),(銷情)要爆的!所以好大壓力!要演員做得好看、文字好、內容有原因。」 而當年,座上客之一的劉浩翔還是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;時至今日,劉浩翔早已離開「娘家」發展,成立了自己的劇團。一年多前,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張可堅及助理藝術總監盧智燊邀請他為中英劇團45周年構思創作一個劇目。醞釀意念期間,他想起了《客鄉途情遠》:「它很有當時中英表演的風格——是很有力量、很幽默,而幽默得來,在達明的文本裏,亦是言之有物。」有見坊間甚少人那幾十年前的劇本改編及延續,「我覺得在藝術層面上很有意思」。 於是,劉浩翔決定改編《客鄉途情遠》,添加上現今時代背景,變成《近鄉途情怯》。張達明憶起首次聽到這個消息深感興奮,亦欣然擔任這次的顧問:「我有時都會想,究竟現在是不是這個時間去做(延續)?有否機會把故事說下去?」 劉浩翔把《客鄉途情遠》濃縮成這次劇本的上半場,下半場的時空則設定在2030年左右,已移民的阿德為前妻回港、在加國成長的兒子Raymond竟想去內地發展。面對現在的時空,3人的「家」洗牌,但依然離散。劉浩翔這樣形容:「我再看回他的作品,然後我跟那個年代的一些香港人的情懷去對話、去神交、去在文字上或劇場上深化。」而張達明亦說:「我只是寫了一個鄉下,現在劇本有兩個,這是很吸引的趨向。」 |彼此也在捱 在90年代,來港打拼的老一輩或回鄉尋根,年輕而有能力一代或考慮移民。回想起90年代的移民潮,張達明笑說,當年只有最有錢的一群人才有資格移民:「我第一次搭飛機,是1997年到北京交流,當年還有鞏俐接機。所以你說,當年的我,又怎會想到移民呢?」當年的他,更想探討的是人們面對未來、家庭的變化及分隔兩地的情感:「究竟甚麼是鄉下?鄉下是甚麼的模樣?」 劉浩翔這些日子一直閱讀張達明的劇本,他發現:「張達明描寫的年代很純粹。常說中國是個苦難的民族,那個年代還是艱辛的日子。達明的劇本有一句讓我很動容,是哥哥對弟弟說,我在香港也很辛苦。那種是彼此也在捱的感覺。達明的劇本給了我很大的提醒,希望大家來到,都感受到這些東西。」 時至今日,有人移民、有人回流,人們的身分、情感變得更複雜。劉浩翔希望從《近鄉途情怯》下半場,把這個視覺拉到更遠。他在劇本加入了部分現實生活的新聞,「我的靈感完全來自達明的概念,只不過加入了現在的時代步伐,我們看到很多有趣或荒謬的情況,我們希望可以找到一條出路。」而張達明亦有提醒劉浩翔應該加以強化文本及角色對香港的情懷,例如他發現,劉浩翔把劇本中心放在兒子阿德身上,但張達明認為,阿德的兒子Raymond,反而更能表達三代的聯繫。 最後,故事下半場時空並非在2024年,而是希望大家一同以未來的視覺,更宏觀地看「移民」這回事,「原來這種關係遠到,是世界各地移民了的人」,劉浩翔說。 |「根」的意義 「我們是很特別的城市」,劉浩翔說:「我們有殖民過,我們有回歸,我們有不同階段的移民潮。」交錯的歷史,令我們的根更撲朔迷離。 劉浩翔太太及其家人經歷過移民、回流,部分家人再二次移民,他這樣具象地解釋:「在加拿大Richmond,所有的中餐廳都好吃到爆炸,因為當年的(香港)師傅都過去了。但你在香港吃不回那個香港的味道。」最後,無論是太太的回流,抑或外父的回流,劉浩翔都這樣歸納原因:「如果老土一點講,就是發現很愛香港這個地方。原來那份愛,不會因為你移民的時間而失卻。」 《近鄉途情怯》這個劇名,正正道出了這份複雜的情感——怯,不是因為陌生,而是源於那份揮之不去的熟悉,「他們過去,其實也一樣看香港的Youtuber、香港的電視。你的地域改變,但說到你問的這個『根』,就是那個習慣、那個文化、那個喜惡,搣不掉的」。在這次故事,劉浩翔刻意加入了「阿德太太」這個新的角色及視角。那些離開的人、留下的人,以及那些在離與留之間掙扎的人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「根」的意義。 |為彼此的劇場之旅「尋根」 張達明形容,撰寫這個劇本後,改變了他往後在劇場的路:「演員出身,玩玩其他東西吧。但我發現,原來可以寫一個這樣的劇本,力量可以這樣大」,他笑著說:「所以之後我轉行寫劇本了,哈哈!」 而於劉浩翔而言,這次或許也是最佳時機:「我今年『入五』,假如你早五年或十年叫我寫這個劇本,我未必夠膽寫。」今次劇目找來了好幾位中英前演員演出,於他而言,這次的尋根有兩重意義:「廣義來講的話,其實在說的是我們香港人;狹義來說,我們的根可能就是中英。」 或許,我們從來都不需要有一間屋、一件實物,才代表自己屬於一個地方。「你覺得屬於,咪屬於囉」,劇中的阿德如是說。 In ACOO, you can see #ACOOPerson.
【梅艷芳的芳華絕代】 90後粉絲舒詠晨開Page分享偶像故事 意外結緣梅摯友 如穿越時空與她相遇
地鐵廣告、百貨公司LED大螢幕、巴士座位橫幅以及叮叮(電車)生日應援車,近年粉絲為自家偶像舉辦的宣傳支持活動,既是新奇又充滿創意,這種規模完全突破過去香港追星文化的想像。然而,香港樂迷的瘋狂,還能衝破時空限制——出生於90年代的舒詠晨,人生的三分之二也喜歡着梅艷芳,「我人生第一個、亦都係唯一一個偶像,就係得佢。」舒詠晨為梅經營的專頁近乎每日一篇,分享報章雜誌、影視節目及演出片段,留言區偶爾會釣出徒弟何韻詩,還有其他樂迷分享昔日往事,她說:「如果可以將我偶像帶畀大家嘅快樂,將佢multiply、amplify嘅時候,呢個都係我繼續做落去嘅快樂來源。」在這個小小的網絡空間,彷彿梅艷芳從未離去。 今天是梅艷芳展開宇宙巡迴演唱會的第21年,未來、永遠也是屬於她的芳華絕代。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照片:受訪者照片 @anita.mui_、資料照片來源詳見文末 設計:Owen @wai.ho.98 |呢個病我係可以打得低 說音樂,就用歌手來劃分年代,舒詠晨屬於陳奕迅、容祖兒和Twins的年代。千禧年互聯網沒現在發達,大部分人聽歌途徑也是信和買碟、電台,不然就是偷偷用Foxy下載音樂。那時候,舒詠晨的音樂口味是承襲父母,「所以細個已經知梅艷芳係邊個,但又冇特別鍾唔鍾意。」真正留意梅艷芳,則是先從張國榮離世後的報道開始,她笑言更曾誤會形影不離的二人是情人。之後,梅艷芳為SARS出心出力,先是籌款後又號召舉行《1:99音樂會》,還有後來梅公布患癌的記者會,當時其態度堅定且自信:「呢個病我係可以打得低,我深信喺好短時間之後,我會好返。」舒詠晨直言被梅的態度煞到:「好型喎!」娛樂新聞總是有梅的報道,舒詠晨把每篇也一一細看,並在不經意間累積着好感,「我應該嗰時開始鍾意佢,佢走嗰朝覺得好唔開心,如果呢個人對自己而言係唔重要嘅話,冇理由會咁唔開心。」 |梅艷芳所在之處就是舞台 自接觸、了解梅艷芳,舒詠晨就開始無以復加地喜歡上她,甚至謂梅是人生唯一偶像。相比起梅的歌曲、影視作品,舒詠晨最喜歡她的為人:「佢個人真係好inspiring,唔單止有才華,仲有好多嘢睇,呢種感覺係……我覺得暫時係得佢一個畀到我。」 舒詠晨分享,她曾看過一個許冠文的訪問,才知道演藝人協會的發起人之一是梅艷芳。私下,梅會相約甘草演員聚餐、舉辦生日派對,讓他們感覺被重視,「佢做唔係為咗咩回報、光環,呢啲係冇賣報紙㗎嘛。」又有一次,梅在紅館後台等待上台,而螢幕正在播放工作人員名單,她竟然發現少了兩位工作人員的名字。除了同業,梅艷芳也很珍惜每一個粉絲,舒詠晨分享了一些在訪問及粉絲圈中流傳,且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。「有一個fans追咗佢一段日子,要去美國讀書,佢就約個fans去屋企食飯。」又有一次,有粉絲在晚上到片場探班,梅又因為擔心他們獨自歸家,便把粉絲接回家睡一晚。 舞台上,梅艷芳因為工作滿檔,身體已超過負荷,令她總是抱病上台,下台就暈倒,但每場演出也絕不欺場,舒詠晨說:「佢呢種態度從頭到尾都冇變過,所以最後點解佢有病,都夠膽去做呢個演唱會。」那種意志力和對舞台的熱愛,可說是無人能及,「你想做,同你做唔做到係兩件事,但佢真係做到。我成日都覺得唔好話病、頭暈身㷫,剩係嚟M唔夠瞓已經好多嘢做唔到,何況重病?」讓梅艷芳閃亮的,不只是她用生命作養份的演出,還有真誠,「咁多次嘅呢啲故事,係最illustrate到佢係點樣嘅一個人。」 |與梅艷芳最接近的距離 「我識佢(梅)全部都係靠啲二三四五六七手嘅資料,純粹係呢啲碎片,寫返自己睇完一輪嘅理解。」從舒詠晨的分享,即使不是生在梅艷芳年代的人,也能知道梅艷芳會為了挑選衣服而遲到、因要捉弄朋友而不惜認真扮醜、敢言且玩得,看見梅有趣又充滿人味的另一面。舒詠晨也會整合梅的演出、造型、工作花絮故事和作品賞析,細看每一個帖文就像是梅艷芳的日記。而這,亦得到認證,包括梅的徒弟何韻詩,還有既是良知亦是益友的劉培基。 去年,香港文化博物館曾舉辦一個為期大半年的梅艷芳展覽,同時傳出殺館消息,舒詠晨便寫下文章表達感受,卻意外引來劉培基的關注。「佢打畀我,哇!我真係手都震,但我都故作鎮定。」重新憶述這通電話時,舒詠晨的聲音仍透露着緊張興奮的情緒:「劉培基同我講,從來都冇打過電話畀梅艷芳fans,有諗過我係咪識得佢。」那些剖析和講解的文字,就像舒詠晨完全明白梅當下的狀態和情緒,她直言聽到時感動得盈眶:「覺得有少少好似梅艷芳隔住時空,透過佢最close嘅摯友同我講呢番說話,又好似冥冥之中,佢將我哋呢班愛佢嘅人連繫埋一齊,好神奇。」 |遺憾與最純粹的快樂 喜歡梅艷芳,與喜歡其他歌手之間的差別,在於體驗上的落差,舒詠晨說:「遺憾地我係無辦法experience到追星嘅快樂。」早在數年前,電影節重新上映梅的電影,入場後舒詠晨才驚覺:「原來我喺正式一間戲院睇你嘅電影,not even真人喎,其實我都未試過。」她也曾問自己,為甚麼要對這個人投入這麼多情感,兜兜轉轉想了又想,喜歡一個人真的可以沒有原因。 那麼,如果人生沒有了梅艷芳呢?舒詠晨坦言應該沒有差別,「都係咁過,但我覺得會冇咗好多快樂。」對舒詠晨而言,雖然偶像不是楷模,但偶爾梅說過的話和行動,的確會讓她得到一點力量,「我好記得佢講過『只要有信心無難事』,係佢cancer開最後一次演唱會講嘅。有任何難嘅嘢,我個腦就會響起呢句說話,唔好怕,做咗先囉。」喜歡梅艷芳,沒有冠冕堂皇的說辭,只有最純粹的快樂,「活到咁上下年紀,發覺人生好多開心都有代價,難得有呢樣嘢可以好單純咁去enjoy。」 永遠不會再更新的歌單,沒有新上映的電影,這些讓粉絲一聽再聽、一看再看的作品,都是不能取代的存在。 |The Show Must Go On.Life Must Go On 梅艷芳的一生充滿崎嶇,兒時家中環境拮据,4歲便跟着姐姐梅愛芳到處唱歌幫補家計,導致她沒機會好好讀書,長大後亦曾為此感到自卑。成年後,梅在無綫電視與華星唱片合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中勝出,看似亮麗的活在聚光燈與掌聲之下,但其實埋藏在大姐大直率性格下的她,一直期盼着找到一個能長相廝守的伴侶,舒詠晨說:「我理解佢嘅人生觀可能係忠於自己,佢嘅掙扎、成功、遺憾、無論開唔開心,佢都可以好誠實咁面對,我覺得呢種誠實係最難,但係佢做得到。」所以,最後梅決定嫁給舞台,放下心中執着,「面對自己嘅出身唔好、得唔到嘅伴侶、遺憾,我覺得呢樣嘢係最難。」 但眼前的挑戰,從不是阻礙梅艷芳付出的藉口,她把家人、朋友及後輩,通通視為自己的責任,舒詠晨說:「佢成個人生裏面冇埋怨,冇自暴自棄,繼續用自己得到嘅名利、尊敬、愛戴去give back。」作為香港女兒,梅艷芳在香港每一個艱難時刻也身先士卒,像是六四和SARS時,她樂於幫助,甚至主動領導眾人,因為她覺得這是其份內事,種種事跡讓舒詠晨感受到她梅強大的溫柔:「佢embody咗一種好似好難喺公眾人物身上見到嘅愛,對呢個地方嘅愛、同埋對呢個地方啲人嘅愛。」所以這麼多年後,她仍是大家很寵愛、很寵溺的女兒。 若今天還在,梅艷芳會怎樣做?「我覺得佢係嗰種會繼續做好自己份內事嘅人。喺艱難嘅時候,佢可能會鼓勵大家繼續做好自己,做好你自己嘅份內事,做好你嘅責任。」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see #ACOOPerson. 翻拍圖片來源: 1/ 1983《白之花嫁》日本發行七吋黑膠封套、1987-88紅館演唱會票尾、1983《強吻之前》日本發行七吋黑膠封套 2/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3/ 《大眾電視 T.V. NEWS WEEKLY》第700期封面、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4/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5/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7/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 8/ 1983《白之花嫁》日本發行七吋黑膠封套 9/ 《烈焰紅唇》黑膠唱片封套、報紙專欄 10/ 紅館演唱會外購買照片
【香港角落】你不知道的赤柱:美利樓、千年古井、八間屋
在銅鑼灣出發,坐上小巴或巴士,就可以直達赤柱。說起赤柱,其實也算得上是香港其中一個世外桃源的存在。在彎曲蜿蜓的小路,樹冠下的綠蔭、某一個角度突然能遠眺廣闊的海,加上略快的車速,一切的一切加總起來,就是出發去旅行的期待感! 到站了,你以為這裏只有打卡漂亮的美利樓嗎?這次「香港角落」可是超級歷史之旅,有少量恐怖元素、一點點鄉村情壞。準備好了嗎? |砍掉重練的美利樓2.0 走進美利樓,只餘下一間尚在營業的店舖,其他商戶都已離開,導致二樓暫時關閉。正因為此,美利樓暫時退去人潮,多了一份平靜,有點像拼搏了一生的老伯,終於能停下來享受歲月靜好。而這時間逛美利樓,也多了一些空間,更有機會仔細的看清楚它的一磚一瓦,聆聽屬於它的故事 —— 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,原址於花園道1號(即今天中銀大廈所在地)的美利樓建於1846年。那時候,香港開埠及成為英國殖民地約5年時間,時任軍械局長George Murray(佐治.美利)負責處理這段時期的英國軍事工程。他於美利樓建成那年逝世,所以那時中環一帶有不少軍事設施,也是以他來命名,如軍營美利兵房,以及其軍官宿舍美利樓。 直至日治時期,美利樓成為日本皇軍憲兵總部,設有囚室及刑場,不少疑犯在此被嚴刑拷問,估計約有4000人命喪於此地。有人說,醫院之外,美利樓應是當時香港死亡人數最多的地方。重光後,美利樓成為政府部門的辦公室,但鬧鬼傳聞甚囂塵上,不少公務員稱看到「無頭鬼」、無人的辦公室卻有打字機的聲音,最後港英政府只好請來高僧處理。 經歷紛紛擾擾,美利樓最終仍避不過被拆卸的命運。幸運一點的是,分拆保留了3000件建築材料,全都記上編號,後來再於赤柱重組。不過有趣的是,美利樓2.0就像一個老香港同樂會,把不同時期、地區的香港湊在一起:因為重建時煙卥遺失,所以現時的是取用高街精神病院的煙卥,聽起來這個組合好像為恐怖程度錦上添花。之外,美利樓外近卜公碼頭的旗桿,則來自二戰時添馬艦海軍基地。最後,還有幾枝「同昌大柙」石柱,均來自各區重建時被清拆留下的組件。 |千年古井 在美利樓旁邊,有一個公園能通往一個「千年古井」,沿路還能看見「小心野豬及蛇」的注意路牌,平添了一分冒險的感覺。不過時而世易,今天香港的野豬已被大量「人道處理」,所以或許在山林中設置「小心人類」的提示,可能會更貼心(?)繼續向前走,不用10分鐘的路程,沒太多的斜路和樓梯,便找到了北帝古廟旁和千年古井。雖然不是宏偉的大廟,但建於礁石上和面向大海,而且廟內主要靠自然光照明,古樸感覺悠然而至,更有一種回到外婆家的感覺。 雖然關於這個小景點的歷史略有爭議,不過只是看看海景,感受海風,聽海浪聲,也很值得。 |八間屋 沿路折返走過大街,穿過市集,再步行些許路就能到達位於赤柱灣東岸沙灘的「八間屋」,統一的紅磚牆、灰色的瓦片屋頂,還有髹上綠色的木門和窗,存在於充滿異國風情的赤柱,這樣的客家式建築更是別具特色。而之所以得名,非常直白地因為它們是八間相連的排屋。 1930年代,在香港保衛戰前夕,政府要收地興建赤柱軍營和黃麻角炮台,所以居住在該地的黃麻角村八個村民家庭需要搬離,而八間屋就是政府為他們準備的新家。時至今日,八間屋雖然已被評級二級及三級歷史建築,而這裏仍住着居民。 八間屋的家門外,長了數棵粗壯大樹,再走前幾步,已是沙灘和大海。到訪那天,就看到居民坐在門外的膠椅上閉目歇息,感覺悠閒舒適。不過這麼近海,颱風來襲時,難道海浪不會湧到家中嗎? |一步一腳印 其實這次赤柱之行,本來是為了美利樓,卻走着走着發現了更多有趣的地方。有時候,認識一座城市的方法,可以把雙腳當作是搜尋引擎,就隨心所欲的走,就會發現到意外驚喜。 攝影:Andrew @andrew_bangchan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設計:Kayan @yipyn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【2024港產片回顧】面對「整撚定」的困局也要繼續相信 無間地獄也陪你一起破
2024是港產片精彩的一年,好幾套電影上映時均成為全城熱話,甚至打破票房紀錄。在這些電影中,你又得到過甚麼力量? |九龍城寨之圍城:整撚定㗎,留住自己條命,走出去 電影由漫畫改編,以80年代的九龍城寨為背景,講述一群在城寨內「離不開,留不低」的人,拼命保護城寨的熱血故事。電影上映後掀起城寨熱潮,有份主演的「城寨四少」林峯、劉俊謙等人爆紅,機場大堂早前亦特設城寨電影場景展覽。髒亂無序的圍城是個獨特的地方,大家迫不得已留在這裡,等待離開;卻因為城寨的人,而不惜捨棄性命,也要保護這個地方。即使很多事都是「整撚定」,也要盡人事,留住自己條命,想辨法走下去。 |破.地獄:生人也需要破地獄,生人都有好多地獄 由兩大笑匠許冠文及黃子華出演,題材卻極為沉重,借道教儀式破地獄探討生死。電影破地獄之餘亦破了紀錄,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已破億,打破香港華語電影最高票房紀錄。破地獄儀式是超度先人,但電影的主題在於如何超度生人。生人都有好多地獄,愛別離、求不得、放不下,受困的人何嘗不是在痛苦之中輪迴?電影寄語大家,要打破苦的輪迴,可以學習用另一種眼光看世界: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賺了,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。 |焚城:只要還有希望,我去 焚城是首部以輻射災難為題材的港產片,由劉德華、白宇、莫文蔚領銜主演,不少新世代演員亦有參與演出。電影講述當香港面臨輻射危機時,前線消防的奮戰與犧牲,以及政府內部的角力。當面對難以控制的災難,人顯得渺小無力。要成功,有時只靠努力也不夠,也需要運氣搏一搏。但只要還有一絲希望,也要繼續試,說不定仍有轉機。 |我談的那場戀愛:愛情,只要你相信,就是真的 電影寫了一場網上情緣騙局,由吳君如飾演的喪偶寂寞中女,遇上由MC張天賦飾演、剛加入詐騙集團的少年。這段網上情緣,外人看來就是一場騙局,但被騙的那個卻說自己「只是談了一場戀愛」。兩人在這段虛假情緣中各自釋懷,有人揮別傷痛,有人走出迷惘。過程中獲得的快樂和救贖,誰又說不是真的?真真假假,往往難以分辨。其實不只愛情,很多事情,只要你相信,就是真的。 |臨時劫案:講多謝! 這是今年的賀歲片,雖討論度不高,但被網民評為被低估之作。電影由郭富城、林家棟及任賢齊主演,講述兩個頹廢中年計劃搶劫,卻意外遇上真正悍匪,誤打誤撞地臨時組隊打劫。電影笑中有淚,片中郭富城飾演的悍匪以哨牙扮醜示人,加上獨特的口頭禪,令人眼前一亮,相當有喜感。郭富城的角色雖是悍匪,卻有自己的堅持,如要有禮貌,要「講多謝」,亦堅持「我哋係悍匪,唔係殺手」,不濫殺無辜。即使被迫行了某些路,但自己信守的價值,還是要堅持。 回顧2024,可能有得意,有失落。在電影裡,我們可以喘口氣,帶著從中感受到的力量,繼續相信,繼續希望,繼續堅持。搵啱路,再繼續走;無間地獄,也陪你一起破。 文字:林三 @lam.three 設計:PO @p12_o28 -------------------- In ACOO, you can get refreshed in #ACOOMinute.
【香港角落】這座城市需要一點快樂的動力 feat.主教山
平日你會在哪裏做運動?公司或家附近的健身室?早前去主教山看前深水埗配水庫時,意外發現一個民間健身室,就在主教山慈康臺的地標路牌的兩旁,盡是啞鈴、引體上升拉桿、單車機等健身器材,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「新天地」。 |民間共享健身室 在主教山上,共有兩個健身室,山頂的是「光明頂」(晨運樂園),山腳的則是後來為了一些行動不便的長者,特別增建的「新天地」。除此之外,沿着樓梯拾級而上,兩側的路亦設有乒乓波枱,而球場範圍也安裝了欄網,以免乒乓球不知滾到哪裏去,十分貼心。 有趣的是,使用健身設施的都是稍有年紀的人,筆者使好奇問:「這都可以隨便用的嗎?」一旁正在踩單車機的熱心姨姨馬上回答:「當然可以!不用錢的,隨便玩!」原來這裏的健身器材,全都是出自一位沙士康復者蘇志強之手,當年他病癒後在主教山做復康訓練,沐浴在山林中乾淨的空氣與芬多精,還有怡人清幽的環境中,使他慢慢重拾健康。之後,他便一步一腳印的在山上,築建出一座屬於大家的健身樂園。 |屬於主教山的一片風景 因為健身室的所在地是政府用地,亦曾被地政總署指疑涉不合法佔用官地,而常來健身的市民、街坊或區議會,也多番爭取保留這片園地。在這裏,健身器材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,也沒有乒乓球場full booking的問題,是屬於年長人士的一個樂園。 雖然不知這裏的未來會是怎樣,不過大家可以把握機會,在前往深水埗配水庫玩時,也來享受一下芬多精做運動,體驗健康人生! 攝影:Andrew @andrew_bangchan 文字:Hoiyan @seamouse_hoiyan 設計:Owen @wai.ho.98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
【香港角落】熊貓出沒香港注意!
想不想在鬧市中遇見一隻坐在茶餐廳吃菠蘿油的熊貓?或者看見牠在霓虹燈下優雅地品嚐奶茶?香港超現實藝術家SurrealHK用他的魔法,讓可愛的熊貓們走進香港的大街小巷,為這個聖誕增添一份奇幻趣味! |熊貓遊香港 SurrealHK帶來了超過27幅充滿香港地道特色的熊貓作品,他以獨特的超現實風格,讓熊貓們出現在最意想不到的香港場景:清晨在茶樓推著點心車、在夕陽下的天星小輪上吹着海風,或懶洋洋的趴在太空館上歇息,每一幅都讓人可愛得讓人發笑。 《香港的超現實大熊貓》|SurrealHK個人作品展 日期:即日至12月29日(逢星期三至星期日,聖誕節休息) 時間: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地點:香港上環新街 13 號 A 地下 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圖片來源:@surrealhk 封面圖片作品為:《Pandas at Lok Wah South Estate (2024)》 -------------------- 香港角落:直覺記錄香港,鏡頭攝下角落。 In ACOO, you can find #ACOOHKCorner.